2025年暑假前夕,全讯白菜网以休闲体育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抓手,创新构建“社会服务、训练竞赛、前沿讲座、校企合作”四位一体实践矩阵,通过深度链接产业一线、强化专项技能培养、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,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高效转化,为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,也为全民健身事业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链接产业一线:弥合课堂与行业的“断层带”
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抓手,小学期首周便聚焦“产业认知具象化”,组织学生深入体育产业前沿阵地。在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,学生系统研学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生态与运营逻辑,直观感受体育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前沿趋势;随后走访杨浦、奉贤两区的上海跃动文化科技、尚体健康科技、上海巅峰健康科技等优秀校友企业,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,精准把握全民健身领域的精细化服务模式与市场需求。





“校友企业的实践案例让课本上的‘体育产业运营’有了具象画面。”参与走访的学生表示,一线探访不仅厘清了专业就业方向,更让大家意识到“运动休闲服务”需兼具专业技能与市场思维。这种“沉浸式产业认知”模式,有效打通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的壁垒,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突破口。
聚焦专业特色:以专项能力筑牢发展根基
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始终以“新兴运动+社会服务”为特色发展方向,小学期通过“训练竞赛+科研实践+社会服务”三维联动,推动专业技能培养走深走实。
在新兴运动领域,户外运动专项班聚焦水上运动技能升级,开展浆板等水上项目实训,并邀请行业大咖解析水上户外运动产业的市场潜能与发展趋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该专项本科生与研究生将在刘东宁老师带领下,联合“指向轻艇会”等专业俱乐部,开展青少年浆板运动技能科研工作,实现“教学-训练-科研”的无缝衔接。



时尚球类专项则交出亮眼成绩单——在尹从刚老师指导下,软式曲棍球专项班以三胜一平的战绩蝉联2025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软式曲棍球锦标赛冠军,实现赛事“两连冠”,用竞技成绩印证了专项培养的扎实成效。


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同样成果显著。陆莉萍老师带领的健身操舞专项班、杨小凤老师带领的民间体育专项班,深入嘉定、杨浦、徐汇等地的社区、企业、学校开展实践服务,将科学健身指导送进基层,既锤炼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,也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青春力量,收获广泛好评。



产教融合破局:构建“产学研用”生态闭环
把握体育产业发展趋势,专业建设更注重“前瞻性布局”。小学期特邀科技体育领域权威专家,围绕无人机运动、无线电运动、F1赛车与城市发展等前沿主题开设讲座,为新学期即将开设的“户外运动与科技体育专项”奠定认知基础,助力学生把握体育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新赛道。

而与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“产教融合合作协议”的签订,成为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。双方联合共建“城市运动休闲创新研究中心”和“休闲运动实训与创业基地”,将在实习就业、创业孵化、科研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。这一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从“校园”到“产业”的实践跳板,更构建起“学术研究-产业服务-人才培养”共生共荣的生态平台,标志着专业产教融合进入“实体化、深层次”新阶段。
创新底色与未来方向
此次小学期实践的成功,凸显了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“以产业需求定方向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、以产教融合促升级”的人才培养创新逻辑:通过“四位一体”实践矩阵打破传统课堂边界,以“赛事成绩+科研项目+社会服务评价”多维指标替代单一考核,让专业培养始终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、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同频共振。
未来,全讯白菜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,依托共建平台探索“产业课题进课堂、企业导师共授课、实训成果反哺产业”的创新模式;聚焦新兴运动、科技体育等领域,强化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;通过学术研究与产业服务的双向赋能,培养更多既懂专业技能、又通产业逻辑的复合型体育人才,为运动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民健身事业持续繁荣贡献力量。
[撰稿/刘东宁 摄影/薛鸿宇 耿长佩]
[报送单位/全讯白菜网]